在go语言中log.Fatal函数的使用场景浅析及代码示例
在go语言项目中使用log.Fatal()函数的情况就是直接提示错误,并终止程序。
什么时候使用log.Fatal()?
以下是你应该使用log.Fatal()函数的可能使用情况。
始终使用log.Fatal()来处理那些可能使你的服务器崩溃的错误。
总是在你的DB连接功能中使用log.Fatal(),如果你正在使用DB,那么你不希望你的服务失败,
所以最好终止服务并更新DB凭证或检查为什么与DB的连接没有发生。
对于那些需要运行服务器的服务连接函数,总是使用log.Fatal()。
例如,你正在使用redis存储数据,如果与redis的连接没有建立,
那么使用该连接的函数就不能从redis中存储或提取信息,
所以在连接函数中总是在错误条件下使用log.Fatal()。
当程序遇到意外的错误情况时,
比如用户的无效输入,可以使用对log.Fatal()的调用来终止程序并报告错误。
当程序无法写入一个所需的文件,
如日志文件,可以使用对log.Fatal()的调用来终止程序并报告该错误。
当所需的配置文件没有找到或不能被读取时,可以调用log.Fatal()来终止程序并报告该错误。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使用log.Fatal()函数,现在是时候介绍一下什么时候不使用log.Fatal()函数的用例。
什么时候不使用log.Fatal()?
以下是不应该使用log.Fatal()函数的可能使用情况:
当程序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用log.Print()或log.Panic()来报告错误,但允许程序继续运行。
当错误是可以恢复的,例如,当程序无法连接到服务器时,它可以在一定时间后重新尝试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log.Fatal()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将立即终止程序。
当错误是由于暂时性的问题,
如暂时性的网络中断,使用log.Fatal()可能不合适,因为它可能导致程序不必要的终止。
当错误是预期的并由程序处理的,例如来自用户的无效输入。
在这些情况下,最好使用log.Print()或向用户返回一个特定的错误信息,
而不是用log.Fatal()终止程序。
当错误是正常操作的一部分时,例如对网络应用中不存在的端点的请求,
最好是返回4XX或5XX HTTP状态代码,而不是使用log.Fatal()终止程序。
log.Fatal()函数的使用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errors"
"log"
"net/http"
"os"
"github.com/joho/godotenv"
)
var PORT string
func init() {
args := os.Args
if len(args) < 1 {
log.Fatal(errors.New("no argument provided"))
}
err := godotenv.Load(args[1])
if err != nil {
log.Fatal("failed to load env file ", err)
}
}
func main() {
PORT = os.Getenv("PORT")
if PORT == "" {
PORT = "8001"
}
server := http.NewServeMux()
http.HandleFunc("/",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from Testing Server :)"))
})
err := http.ListenAndServe(":"+PORT, server)
if err != nil {
log.Fatal("failed to run server", err)
}
}
所以,正如你在代码中所看到的,我大量使用了log.Fatal()函数,首先我用它来检查是否没有提供参数,然后它将自动终止程序,并告诉程序你忘记提供运行这个程序所需的参数。
其次,我们使用log.Fatal()来终止服务器,如果godotenv.Load(args[1])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也要传递一个信息给程序员,以了解哪一行的代码失败,问题的根源。
这次我们使用log.Fatal()来终止我们的服务器,如果http.ListenAndServe()函数出现任何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log.Fatal()是一个会终止程序的函数,所以只有在你希望你的程序不再继续执行时才使用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