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edis集群槽点算法提升集群性能(redis集群槽点算法)
Redis是目前广受欢迎的一种开源的,内存重点的基于快照机制的NoSQL Key-Value数据结构存储系统,数据操作速度快,吞吐量大,可以作为Cache中间层数据存储系统,也可以作为消息中间件存储系统以及有状态的Session管理系统。
为了满足企业大规模数据量处理需求,传统的单节点Redis出现了性能瓶颈,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企业也就需要一个Redis集群去做诸如读写分离,节点复制等操作,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来均衡负载压力以提升集群系统性能,这就是Redis 集群槽点算法(Key-hash tag),实现节点均衡、动态负载均衡,实现服务节点上数据写入和读取的一致性。
Redis 集群槽点算法是通过定义节点和每个节点上的槽位(slot)来映射数据(key-value)的分布式算法。用一句话来说,在 Redis 集群中,每个节点有一定的槽位数,每个key都会被hash成一个数字,根据不同的服务器节点拥有的槽位数,具体的key会被映射到那台服务器上进行存取操作。
通常来说,Redis 集群性能可以大致分为负载均衡、数据索引以及数据复制三个方面,通过Redis 集群槽点算法,可以有效实现每个节点负载均衡和数据分片,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更好的提升Redis 集群的性能。
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在利用Redis 集群槽点算法提升集群性能时,可以这样写代码:
“`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shardingScheme() {
// 根据Key-hash tag对key进行hash后,再将结果对服务器节点槽点数取模,取出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上的索引编号
int nodeIndex = Math.abs(Objects.hashCode(key) % nodes);
// 根据索引编号,取出具体节点
RedisNode node = nodesList.get(nodeIndex);
// 将数据Key-Value存入具体节点中
try {
redisClient.set(node, key.toString(), value);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Connect to node :{} fled”, node);
}
}
以上代码是注释中的代码,其实代码量非常少,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即可,通过Redis雐群槽点算法,可以有效的实现服务器节点数据分片和负载均衡,以提升Redis集群性能,有效的满足企业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