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TCC 2022聊起
这两天DTCC 2022在几经改期后终于在线上召开了,今天下午我也会在专场19-智能运维专场与大家见面。线上开会当然没有线下那么有趣,实际上一些领域的共同爱好者面对面的交流,哪怕只是见个面,打个招呼,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回想起来在ITPUB上吵架已经是接近20年前的事情了,DTCC也是第十三届了,不知不觉,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库领域的从业人员也是千倍级别的增长。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的发展,现在的数据库领域的交流更是十多年前不敢想象的,每天都有大量的技术分享,技术交流与产品发布在发生着。数据库的世界也不再是那个为了LOG BUFFER超过3M就没有意义而能吵上一两年的世界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大师不断的涌现出来。而我们这些属于90年代的人,再干上几年就要准备退休了。昨天几个做数据库的朋友过来聊聊天,晚上一起做了个53度消杀,回到家里血压有点高,不过头还是清醒的。在群里聊到数据库国产化的问题,谈到MongoDB是比较难以国产化的产品。有些朋友觉得难以国产化就别换呗,有什么大不了的。目前实际上国产化替代的问题不是一个要不要做的事情了,对于一些已经上了黑名单的企业,那已经是在考虑怎么做的问题了。因为美国的进出口管制政策随时可能会影响到这些企业能否继续使用受到EDA限制的某些科技产品。与其天天等着悬着的刀落下,还不如早点换个头上没有刀的地方呆着。对于一些目前虽然没有上黑名单,但是有可能因为某个原因被拉黑的企业,实际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应该是企业决策者起码的智慧所在。以Mongodb为例,在其SSPL开源协议的影响下,目前有可能受EDA影响的是企业私有云和公有云上的Mongodb数据库,一旦受到EDA的限制,将可能受到法律限制的影响。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将云上的mongoDB迁移到云下,暂时规避这一风险,不过Mongo既然已经为了满足资本市场需要将开源协议改成了SSPL,保不准还会继续修改。因此这个风险肯定是存在的,要不要现在就去规避那是企业自己的决策了。在Garther 数据库云服务魔力象限2022中,MongoDB进入了象限,说明了其技术实力是超群的。目前国内的以文档为主引擎的数据库产品中,无论是功能,性能还是可靠性方面,还没有真正的能够竞争与替代的产品。当然我们的大多数使用MongoDB数据库的应用系统用的并不深,如果应用做一些修改,替代也并不困难。但是这种替代仅仅是降低了对数据库的要求后的不得已的替代方法。实际上目前的很多国产化替代都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某个零部件目前无国产替代方案,会导致某些重要设备无法如期投产。这种情况很多并不是因为这个零部件生产的技术门槛太高,而是过于小众,市场容量太小,久而久之产品就集中到一两家欧美企业了。如果我们要恢复生产,必然需要几年时间,同时如果产品仅仅供给国产化替代的厂商使用,又无法实现盈利。这种情况,在数据库领域也会存在。作为商业社会,资本肯定是会趋利的,这种无利的“小零件”问题如何解决,不是个小问题。国家如何出台政策扶持,解决这些似乎不起眼的“零部件”问题,可能是需要我们的决策者必须抓紧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