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我们的生死抉择!”---UINO内部会议讲稿万字实录
本文为优锘科技陈傲寒先生在公司内部的演讲,因其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收到拙作的启发,特此转发,好文共赏,来自实践一线的理解,很实在、很深刻。
100年前的今天,1921年1月1日,在长沙新民学会的新年座谈会上,一位27岁青年讲了他眼中未来中国的方向,并坚定地走了下去。当时看到那个方向的人可能有不少,但那么坚定地上路并走到阶段性成功的,寥寥无几。今天的我们,也确切地知道了一些未来趋势,但能不能走到成功,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真的相信,是不是能坚定地走下去。
刚过去的2020年很神奇,但其实未来的每一年都会很神奇,世界在加速变化,其中一个确定趋势是数字化,数字化会引发所有行业彻底的转型,我们这个行业也不例外,数字化关乎我们的生死。未来,没有Digital DNA 的企业,不能转变成Digital Design和Digital Drive的企业就必然会死。一个不能写成这样两个D的B,将来一定是个傻B,只有能写成这样两个D的B,才有可能成为牛B。
01
数字化
我记得三年前孔峰带一个前同事和我吃饭,他在给一家保险公司做数字化转型咨询,那是我次严肃、认真地跟人聊啥是数字化?他说了半天我也没有完全听懂,我说就用一句话讲呢,如果这家保险公司彻底数字化了,就应该是没有人的,保险是AI卖、AI理赔,甚至AI设计,比如AI自动设计100个险种给十万人看,哪种卖的好就成为主打。
二十年多前我在思科,到处去讲互联网会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方式,那时我讲得很激情,也觉得我很相信,但现在想来,我其实没有真的相信,或者说,我虽然相信这些会发生,但却认为只是会发生在一个遥远到我看不到的未来,比如说,会是我40岁之后才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以为我是活不到40岁的,但没想到活到了,而且马上都快50了,眼睁睁看着互联网真的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方式,参与和贡献却非常有限,没有真正抓住时代的浪潮。
今天的浪潮是什么?未来10年,我们UINO优锘要抓住什么浪潮?数字化!数字化真的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也彻底改变每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完成数字化转型,就只能沦为别人的数字化空间中的奴隶,连一个平等的打工人都做不到。但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危机感都还不够,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绝不能是我们随口说说的营销用语,而是我们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
达成这个认知,也走过了一个历程,早是从思考为什么要万物互联开始。我们创业伊始,就讲未来的世界一定会万物互联,因此也需要万物可管、万物可视。但为什么要万物互联?直到五年前,我们才开始认识到背后的深层原因:万物互联的数字化世界能实现更快更好的资源配置。物联网,其实是要将所有的现实资源都变成计算机的外设,终能像云计算一样实现高效动态的资源配置。IT是代的IoT,IT资源向云计算模式的演进将在所有资源领域发生。
当时是滴滴给了我们启发。滴滴本质上可以说成是一个物联网应用,用手机做传感器,把人和车的数据都传到滴滴上去,由平台来帮乘客找车,实现了更好更快的人车匹配。
直到去年研讨森友会的过程中,我们才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滴滴是个特别好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而且找到了一个更容易表述和理解的阐发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数字化,本质是在现实空间之外出现了数字空间,人类的行为活动、资源对象都会逐渐搬到数字空间里去,数字空间里有和现实空间不同的物理规律,所以所有的行业都会被重塑。而且,现实空间越来越逼仄,数字空间越来越广阔。
详细解读一下,比如,就打车这个行业来说,滴滴创建了一个数字空间,在这个数字空间里创建了人和车的数字孪生体,手机是传感器,一开始只传递了很简单的数据:车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车在哪里,拉没拉人,人的位置信息和需求信息,人在哪里,要去哪里,然后加了一个人车匹配算法,人和车的资源被搬到数字空间里去了,人车匹配这个行为也被搬到数字空间里去了,结果就是打车行业被彻底改写。
原本现实空间的打车规则是人找车、车找人,双方在大街上互相看,看到对方后,招手,确认眼神,然后上车。但现在呢,不是人在看,也不是司机在看,谁在看?计算机在看!AI在看!我眼神不好,只能看50米,中间还不能有遮挡。计算机能看多远?能看无限远!它给我们找车就能比我们找的快、比我们找的好,缩短了我们的等候时间,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实现了更快更好的资源配置。
而且,数字空间从现实空间获取的数据越全,它对现实的还原度越高,机器就能实现更加快、更加好的资源配置。比如一开始可能只根据直线距离选车,当道路也进入数字空间,它就能算哪辆车行驶距离近,再后来数字空间孪生了现实空间的交通流量,就能算哪辆车快到达。随着它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多,对现实空间的还原度仿真度越来越高,它就能做更细、更快、更好的资源配置。
机器还能低成本地实现更精细的价值度量和价值分配。比如说原来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和他的所得关系不大,现在呢,你下车前司机都会说“哎,给个五星好评呗”。他为啥要跟你说这个?有加分啊,他想接更多的单啊。你上车时司机也会跟你说“请系好安全带”,他为啥要说呢?因为不说会被罚。谁在听?机器在听啊。
出租车公司就做不到,因为成本太高。在数字空间中,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数字化采集和度量的成本是极低的,过去现实空间中无法做到如此大规模和精细化的度量,不现实。以前这车给你绕路了,你投诉他很麻烦。现在我让司机绕路去取个东西,下车时滴滴就自动提醒我线路有异常,让我确认。机器实时监督实时发现,根本不用麻烦你投诉。数字化手段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缩短了我的等候时间,精细化的监控、度量、控制了出租车的服务水平。这个在现实中原来做不到的,因为成本结构搞不定。但现在数字化的手段搞定了,这个行业就被洗掉了或者转型了。
这里有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你们想想,数字化空间中的车属于谁?属于滴滴了!这个车在现实中属于司机或出租车公司,但在数字空间就属于滴滴了,因为这个空间本身就是滴滴的!你不进入滴滴的数字空间,你就找不到车。
现在已经荒谬到什么地步了,昨天发生的事情,我出来打车,旁边就有一辆出租车,这司机也不看我,我也不看他。我们俩就拿起手机,我在手机上按,他在手机上接。你会发现出租车在现实空间中消失了,只有在数字空间中才存在。现在老头老太太如果不会用滴滴,都打不到车!现实空间中的车不是滴滴的,但数字空间中的车都变成滴滴的了!因为这个数字空间是滴滴的。
我们再说第二个例子,贝壳找房。滴滴是数字化企业把老行业颠覆了转型了,贝壳是传统企业链家主动数字化转型。
贝壳找房反映了数字空间另一个特点。一个二手房交易,从谁找到这个房源并把房源录进去,谁去上面量了房、拍了照,谁找到了一个潜在买家并把买家信息录进去,谁联系这个买家并带着买家上门看房,谁撮合双方谈价钱,谁协调双方签合同,谁带买家去银行办理贷款,谁带双方去房管局过户,谁带双方到现场验房和交接,这中间可能十几个环节,以前一个房产中介从头干到尾,现在贝壳上可能是十几个人协作,而且可能都不是链家的人干(贝壳是链家孵化的),可能是好几个中介公司中不同的人干。一旦交易完成,系统会根据每个中介角色的价值占比自动分成。这就做到了精细化的价值度量和精细化的价值分配。
注意啊,这里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一样了。以前虽然里面也有点儿分工,但基本上还是一个中介从头到尾处理完所有事情,现在贝壳找房可以细分到每一个步骤,由不同的人来协作完成,而且变成了面向全社会、所有中介公司的大协作。
原来在现实空间中,你能不能把协作分那么细呢?原则上可以啊。但问题是,专业化分工每往下分一层,虽然专业效率会提升,但协作成本也上升了,所以不能分的太细,因为分工到一定程度时,效率的提升就抵消不了协作成本的提高,就分不下去了。但在数字空间中,因为沟通、仲裁的成本大幅下降,所以协作成本大幅下降。就像出租车绕路,原来仲裁成本很高的,但现在机器实时、自动仲裁,成本很低。
房源也一样,这个中介说是我录入的,那个说是我录入的,怎么仲裁呢?贝壳提供了一个楼盘字典,Single source of truth,就是楼盘的CMDB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一个很大不同,是从非结构的人能理解的信息,变成结构化的、机器能理解的数字化对象。现实空间中的资源在数字空间中被对象化了,如果一个房源已经录入了,你就录不进去。你想换个小区名字捣糨糊,行不?没用!系统里没有这个小区。每个小区、每个房源都被数字化、对象化了,都有ID,不再是非结构化信息,我创建了你就创建不了。我只要把房源录入进去,以后不管谁卖这套房,录入这份钱都归我。我甚至可以别的都不干,就到处找房源也能有不错的收入,这就把专业分工又细化了一步,但没有增加额外成本。
原来链家可能也有这个生产线,自己人协作的,到了贝壳做产业互联网平台,就变成全行业协作了,几百万个中介都能使用。为什么这么干呢?数字空间里规模效应特别强啊。现实空间里,你从几千家门店做到几万个门店,成本可能不止翻十倍,但在数字空间,它的扩展成本非常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啊。所以数字空间里就是赢家通吃,很容易出现垄断,必然的垄断。可怕到什么地步,链家的8000家门店,市值快6000亿,另一家中介的门店数接近链家的一半,但市值只有80亿。链家还在涨,另一家还在跌。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因为虽然现实中的房是业主的,但数字空间中的房都是贝壳的,你想找到这套房、买到这套房,就必须进入贝壳的数字空间。
所以我们未来两年也要做数字化,不做不行啊。我们说数字化转型是全方位的,我们的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产品研发、项目建设、运维运营都要数字化转型,而且不只是企业内部的,还要是为整个生态链服务的。本质上就是要将现实行为搬到数字空间中去,就能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配置更优。
各个行业各个维度的数字化空间都一定会出现,而且,弄不好每个行业每个维度后就那么一两个数字化空间,赢家通吃,就像滴滴的出行空间、贝壳的住房空间、美团的餐厅外卖空间、Zoom的会议空间,而且他们一定还会继续扩展,比如Zoom,别看今天只是个数字会议的空间,往下走,他们肯定还会从会议空间往整个办公空间扩展。
滴滴给司机和乘客发红包,美团帮饭馆免费上系统给顾客发券,为什么啊?人家给你优惠,是让你移民到他们的数字空间,他的数字空间人越多资源越多,发生的经济活动越多,算法就越准,资源配置就越快越好,边际成本都为负了!后赢家通吃,你离不开人家的数字空间,就要在那个数字空间里打工,给人家交税。好像是哪个互联网巨头说的吧:“好的生意就是开个国家收税。”我们以前会以为这是开玩笑,等你把数字空间这个事情想明白,就知道这压根儿不是玩笑,人家就是这么干的,只是他们说的这个“国家”,不是在现实空间里的,而是在数字空间里的。
数字空间里的国家可怕啊,边界不断扩展,比现实空间里开疆拓土的速度快多啦!你看那谁谁谁,你想找个他们不碰的领域都不容易,完全成了数字王国啊!而且这个王国你想走都走不掉,比如今天你能不用XX和XX吗?你和社会的联系几乎都在那里啊。你想,假如当年中国移动说电信联通的手机不能跟移动用户通电话,你们想想还会有电信联通吗?大家肯定会说移动垄断啊!今天不就有不允许其它运营商跟它通话的运营商了吗?换了个形态而已。人家的数字空间,说不让你进就不让你进,还不犯法。有人说,你应该去写本数字化是通往奴役之路,我当时反应是,写了也不能属真名,多危险啊,万一他们都给我封号了咋办?我怎么生活啊?你看,我这不几乎已经是人家数字空间里的奴隶了吗?还好中国有人民政府,真要管的时候,数字空间的霸王们还有人能管得了,国外将来可能更难办。
ToC的数字空间已经坐大成这样了。和ToC比,ToB也就是刚起步,ToB节奏慢,落后,但这就是个时间问题次序问题,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先分布在ToC那边了,ToB不能幸免的,未来十年二十年,一定是加速度的数字化进程。我们这一行的数字空间一定会出现,我们不做一定有人做,别人做了我们就会死。所以我们必须全力投入数字化,这不是个多与少的问题,而是个生与死的问题。没能打造自己的数字空间的企业,未来多半要死掉,活着的也只能在别人的数字空间里打工。
数字化我们做,别人也一样会做啊。所以仅仅数字化还不够,我们必须要做能赢的数字化,有“品”“质”的数字化,这里涉及两个关键词:品牌化和工业化。
02
品牌化
品牌化听起来很简单,传统经济中就一直很重视品牌。品牌的价值是巨大的,有品牌的和没品牌,你卖的价钱就不一样,你进入客户的门槛也不一样,你的赢率更不一样,因为你的势能不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品牌过去在现实空间中也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举个例子,江南春说的,有一次他去超市买果冻,拿起来一看,这果冻不是喜之郎的,是假果冻吧!这就很搞笑啊,因为果冻不是高科技产品,造果冻也没有什么门槛,果冻不就是塑胶加点糖加点香精加点色素吗?但为什么不是喜之郎果冻你就觉得是假的呢?因为这个品类进入人们的生活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买的起了,出现了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了,喜之郎抓住了这个时机,天天念广告词“果冻就是喜之郎”!念啊念啊念啊,导致今天你看到一个不是喜之郎的果冻,心里上就觉得这一定是假果冻。你现在要是想做一款新果冻,让大家觉得也是真果冻,假如当年喜之郎是花了3个亿做到的,那你今天可能花300亿还不一定行。
还有个例子,“怕上火喝王老吉”,后来合作中断,合作商重新做加多宝品牌,宣传攻势非常猛,广告铺天盖地,上中国好声音,合作商发展的各地渠道商大规模铺货加多宝,有段时间你在街面上几乎看不见王老吉。但没两年王老吉就卷土重来了,又压过加多宝了。为啥?因为“怕上火喝王老吉”已经深入人心了。
所以,在一个新的市场出现的时候,做品牌的成本低,效率高。一旦被别人做起来了,你想翻都翻不动了。数字孪生这个领域,现在就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了!整个市场到了要冲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傻逼了,我们起个大早开始干,老觉得人家不要,开拓市场很痛苦,除了IT规模大的大客户,像四大行、华为、招行这样的,其它客户说没这个需求,人家还没到那个阶段啊……那个时间我们很痛苦,因为大规模市场没有出现,还没有跨越鸿沟,需求只集中在大客户、创新客户,我们就只能一个一个去磕,一个一个去啃,而且一开始面对的客户,就是中国懂专业的一批人,那肯定也不敢吹牛啊,你跟人家说数字孪生,人家会说你这不是广义扩展型CMDB换层皮吗?叫数字孪生就是为了卖可视化吧?没办法啊,只能老老实实闷头干,闷头耕耘。
话说回来,别说客户不理解,我们自己很多人都不理解啊,前几天大圣不是说实话了吗?他以前也以为我们只是挂靠数字孪生的概念,直到认认真真读了Gartner现在的报告,才发现我们干的真是数字孪生,而且比Gartner看明白的还要早啊。你看,甚至我们自己的产品经理过去都不真的信啊,做市场的拓荒者多难啊,弄不好就死在沙滩上了。
但是我们终于熬到了啊,而且三年前规模化市场就开始出现了啊!我们的开拓起作用了,但更重要的是大趋势到了啊,数字化大潮推动各行各业的IT系统变复杂了,没有可视化的数字地图不行了啊,而且物联网也终于起来了,数字孪生这个概念也大家接受了啊,这一年好多人主动来跟我们聊数字孪生了,反而是我们自己,因为过去受打击太多,不太敢讲啊。
其实三年前我们就应该搞品牌!现在什么情况?现在是内行觉得我们很牛逼,外行却不懂我们才是真正的复合数字孪生、组织数字孪生,甚至不知道我们!我们自己也不在外头喊,生怕大家吹牛吹过了。我要严肃的跟大家讲,我们是真正的数字孪生!我们是完全符合Gartner数字孪生理念的!我们是真的对数字化世界做数据建模!我们是对物理对象一对一数字化映射!我们真的有数字孪生的平台!我们真的在数字孪生模型背后有空间计算能力!你们看那些智慧园区项目,搞个3D沙盘上面整几个图表有点儿互动,很多人做,做得酷炫的也有不少啊,但像我们这样真的在一个项目中可视化管理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联网设备的,有复杂的业务和管理逻辑的,正经是个复合数字孪生系统的,除了我们,哪儿有啊?一个也没有!
而且除了我们,在数字孪生可视化这个领域,谁真正有自己的引擎、自己的工具、自己的生产设备啊?别人不都是在老外的引擎和工具上干服务吗?其实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的话,没什么核心价值的,和我们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我们都不说,那现在市场就鱼目混了珠啊,再不搞,咱们反倒变成假果冻了!尤其是数字化时代,就是赢家通吃。以前我们家乡还有很多当地牌子的衣服、肥皂、牙膏什么的,现在全没了,就剩下联合利华和保洁了。这还是生活用品啊,还不是零成本复制的软件啊。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危机,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个领域的品牌,我们的真数字孪生反而会成为活的累的,成为假果冻。所以今年一定要把品牌做起来,也要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渠道来宣传,你不能老让一堆做地产展示做电子沙盘的在那儿瞎搞啊,对不对?我们也要使劲喊,客户的耳朵、市场的耳朵,我们不去占领,鱼目混珠的人就会去占领。
过去我们觉得品牌上花的钱是消费,这个认知要改变,品牌上花的钱其实是投资,你看有的老公司原来很强,到后来产品服务什么都不行了,只剩下块牌子,靠牌子还能撑几年,这就是品牌的底线价值啊!当然,一开始的产品服务是基础,这个不行的话,品牌上花的钱就是打水漂的。像我们这样有产品和服务做基础的,品牌上的投入就是好的投资,对产品服务的价值有放大效应。
我们产品线广,能力全,要全面覆盖市场,就还要打造子品牌。中低端主打“森”系列:森即视(ThingJS)可视化开发、森可视(ThingX)可视化管理,全面覆盖,也为后续推出森友会打基础。高端就打优锘品牌,UINO就是Unified Intelligent New Operation的平台吗,统一智能新运营,要把我们底层数据建模、数据引擎、数据接口的能力讲出去,在高端客户那里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和伙伴合作打造“智·美”园区,也是要放在高端体系中,发挥伙伴的艺术标杆作用,树立科技艺术的高端品牌,让科技为艺术实现增值,艺术为科技实现增值,让我们跨界整合的创新传统从数字空间延伸到数字+现实的混合空间,从我们企业内部的自我创新延伸到和生态伙伴联合共赢的生态创新。中低端的刀,高端的剑,刀光剑影,都要舞起来。
03
工业化
我们再说说工业化。工业化生产,是要实现高质量的大规模精益量产,才能把成本降下来,把性价比提起来,从而推动数字孪生市场的规模化和指数级增长。
你们看《光变》,京东方建一条生产线投多少钱?有300亿的,200亿的,100亿的,这多贵啊!100亿一年能赚回来嘛?赚不回来。那他建厂的时候肯定有投资核算的,比如按八年摊销,扣掉财务成本,一年十五六亿,那你怎么才能赚钱呢?一定要规模化量产。比如一年量产100万块屏,产品率达到97%,我就能赚钱。这就是一个预估,有没有可能失败?有可能。比如良品率没上去、批量化生产达不到100万块屏,或者市场价格波动,液晶屏掉价了,这些都有可能让这个厂达不到预期。但只要建厂,就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核算,否则就不敢投这个钱。
我们有像建工厂这样算吗?我们以前真的很幼稚,大家觉得有市场有技术就开始搞吧,搞出来就卖吧。有没有按工厂这样精算啊?有没有上来就配写文档的专人啊?配做整体质量把控的专人啊?没有没有,太费钱。我们之前是按过日子的方式搞,没按照工业化标准搞。在市场探索,寻找Produc/Market Fit的时候可以省钱,到了市场已经打开,要抢品类王的关键阶段,就不能再用成本优先的思维方式了,速度更重要,质量更重要!
质量特别重要,而且一定是要达到规模化量产的质量,这才是真牛逼。那天我问钟宏,我说为什么亚马逊都按特别严格的质量标准来,都有PRFAQ,有完善的架构Review、Code Review,测试覆盖所有场景所有代码,为什么我们很多地方并没做到啊?难道你们写代码的水平比人家高吗?他说我们不比人家高。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呢?他说我们时间不够用啊。我说项目上你这么说可以啊,但我们是做产品啊,我问这功能要多久,你说三周,我说别三周了,一个月吧,然后现在你还说是因为时间不够用,那说明我们之前评估就是按低质量标准评估的吗。
为什么按低质量标准评估呢?是他傻吗?当然不是,他是在这个行业做好多年被逼出来的。以前在别的公司都是开发项目啊,没办法。做项目的话,你可以按高质量标准评估啊,但别人不按高质量评估啊,你按高质量评估,招标打分,你价格分低,拿不到标啊,是人家按低质量评估报低价的能中标。低质量能做好吗?肯定做不好啊,那就做二期、三期、四期,后钱也没少花,时间拖几年,软件还从来没好用过。可气吧?可气也要服气,这是过去的常态啊,中国的软件行业就被塑造成低质量标准的行业了,都不是产品化的,都是项目定制化开发的,这就做不出高质量。现在咱们做产品,不是项目,可要自觉地意识到和消除掉软件行业做项目带来的坏习惯,难啊,也是要扒层皮的。
我们做产品,就必须高质量,而且是大规模量产的高质量,达到工业化的水平。我之前在晨山的会上说过这段,当时一位华为的高管站起来做了个特别好的点评,他说:“什么是高科技?不是AI、不是芯片!高质量才是高科技!”是啊,我后来越想他这句话越有道理,哪怕就是做双鞋,要做到又防水又透气,还特别耐穿,各种恶劣条件都如履平地,而且每双都高质量,那这鞋一定是高科技!哪怕是我们印象中和高科技不沾边的老物件,你要是能做出唐三彩,你能烧出汝窑、钧窑的瓷器,那也是高科技啊!高质量就是高科技!
我们过去一直说中国的toB软件的企业大多数都很烂,我们不过是在比烂的行列里排名靠后罢了。我们不是有三个十年目标吗?个十年做到比烂垫底,能进入比行列。第二个十年能做到比中游,不掉级。第三个十年能成为曼联曼城利物浦,能拿还能始终保持在争冠队伍里。但大家意识到没有,比烂垫底就是比垫底吗?不是啊!比烂和比的区别,在于质量!假如不能守住质量底线,不能消除低劣产品低劣项目,比烂垫底也进入不了比的行列!要进入比,就必须做到高质量!
但高质量还不够,还要高效率,要坚持走产品化的路,还要达到批量量产的工业化水平。你说你高质量,可不是产品化的话,你报2000人月,人家报200人月,我质量是他十倍,价格也是他十倍,按现在评标的方法,你都没活儿干,谈什么高质量啊。我们能不能做到质量是你十倍,价格还是你十分之一?当然有可能做到,那就必须产品化,必须工业化。
我那天说现在是稳定、标准化第二、易实施第三、其他效果功能都次要。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效果和功能与市场上其它家比已经非常强非常多了,我跟大卫说过,现阶段必须抑制住不断做新功能的欲望,我们产品现在有的功能,都够开发布会开到2025年了!砍掉一半都比别人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前三条做到,才能实现工业化高质量生产,才能把数字孪生普及到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用户!不要只盯着1%高端客户的特别需求,实在要做的话,让前端部门设置专门的定制化团队去做,产品团队,重点还是要做工业化生产。
稳定代表质量,稳定代表成本,你稳定了才能批量生产,才能达到高质量、低成本。做软件,建立质量意识很难,比做硬件难。你们看《光变》里面写的,京东方的工程师调错了“0”和“1”,生产出一堆废屏,两个工程师拿锤子砸了一下午,外表看起来好好的液晶屏,砸了几百万,砸得腰酸背痛胳膊抬不起来,砸完了再也不敢调错了,身上疼还是次要的,心疼啊!我们做软件,出个bug,改呗,啥都不用砸,损失不可视化啊,不心疼,其实损失一样很大,但不砸东西感觉不出来。我看今年年会我们也应该像海尔砸冰箱、京东方砸液晶屏一样,砸几块大屏砸几台电脑,否则还是没感觉!当然,靠砸东西只是建立意识,关键还是要靠机制,靠流程,靠建立高水平高标准的生产线。
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做软件,很容易就习惯了低质量做法,这就不对,必须要逼着自己全面高质量,要反映在方方面面,要反映在生产设备的研发上,反映在生产线的研发上,反映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不断研发和优化上。
不能规模化量产就是死。以前大家一起去艰辛开拓市场,有过这个阶段经历的同事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有那么大市场,能不能支持建大规模生产线的投入?现在不用怀疑了,现在是个物联网行业IT行业的公司就都在做可视化,接下来都会做数字孪生,市场已经打开了,风已经来了!而且,本质上是华山一条路,你就得认准了说:MB!这市场一定大!就一定要按照规模化、高质量量产的要求,建高质量的数字化工厂,建高效率的数字化生产线,建成这样的生产线,还能开放给我们的渠道和用户使用和协作,那我们就能创造数字孪生领域的数字空间,我们就能成为,我们就能赢!
打仗就要不计代价,赢了什么都有,输了,你省了多少弹药都屁用没有。你说要省着点儿炮弹,省着省着就都给人俘虏了,都是替对手省了。我们就是要不计代价的赢。而且现在世界其实条件好了,真的是鼓励创新,对敢于做事、全力做事、能做好事的企业是好的。现在的世界钱多,稀缺的反而是好的供给。好的企业,真的有梦想有长远目标还真正努力干的企业稀缺。你有梦想,又真的在拼命地去实现这个梦想,把钱都用在真正创造价值上,你是品牌,你能够达到规模化量产,你能够把成本降下来,还能够批量卖,你能快速地拓展市场,你的销售额能不断的增长,就有人给你钱。给你钱干嘛呢?我原来老觉得那些给滴滴给美团烧钱的人傻,我现在觉得自己是真傻,人家早就看明白了。省什么钱啊Vivian!现在是战争时期!要拼命花!花在什么上?不是乱花!要花在质量上,花在品牌上,花在数字化空间、数字化生产线上, 否则就是死。
我们可以不做品牌,但是别人做起来我们就会活的非常累,我们如果没有完成数字化转型,没有做出数字化生产线,别人做成了,别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量产,能够做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精细化的资源配置,我们还要靠十个斌哥在那儿协调资源,人家都AI了,那我们也是死。
04
数字化生产线
今天就是这样,你没有品牌要死,你有品牌但没有数字化生产线也要死,有了数字化生产线但是没有抓住那个更大的数字化空间,别人反手给你挤了,也要死!当年e代驾也建立了自己的数字空间啊,找代驾都到那儿去,可是滴滴上面加了个菜单 - “代驾”,一下把人家的数字化空间挤没了!滴滴的数字化空间更大,人流量更多。
我为什么要做森友会?因为这是更大的数字空间,是物联网关键的数字空间!万一别人搞个森友会,占住了这个核心空间,将来就有可能把我们数字孪生可视化的数字空间给洗了。森友会是要把碎片化的物联网生态搬到数字化空间中,滴滴是解决人车之间碎片化的资源匹配,贝壳是解决人房之间碎片化的资源匹配,物联网也是碎片化的,成千上万种网关和边缘设备,几万甚至十几万种传感器,数不清的需求场景。碎片化的场景需求怎么找到碎片化的技术和产品资源?也要靠数字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森友会是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更大更丰富的数字空间,而且和我们数字孪生生产线的空间重合度很高,面向同一群目标用户,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现在ThingJS上已经有几十万用户和几万家企业,都是物联网圈子的,我们假如把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好了,再扩展到森友会,为他们提供知识图谱的服务,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工具,更全更好用的数据,让他们能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方案和产品,高效地完成他们的物联网项目,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数字空间的作用发挥的更大。我们说别人的数字化空间这问题那问题,说没用,真觉得有问题就自己做一个,做一个自己觉得好的,真正服务于用户的,向善的数字空间出来。
我们现有的数字孪生可视化产品,也要成为数字化生产线。而且要像贝壳在尝试的那样,把一套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数字化生产线开放给全世界来用。我们的数字化生产线要做到什么程度?从眼前说,要把我们整个生产流程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从销售到售前,到项目经理到开发者到售后实施服务,到测试、质检,都会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有产品工厂(DMV、DCV、IBV、数字中台...)、原材料厂(空间数据、业务模版、图表、图标、3D模型)、设备工具厂(MMD、MAX/BIM/GIS的导出工具、效果工具)、技术组件厂(公共组件、DIX、空间计算引擎、3D渲染引擎、2D绘图引擎)的,这些工厂输出的零件都会在生产线上组装,而且这条生产线也会逐渐自动化、智能化。一切能数字化的就要数字化,能自动化的就要自动化。
将来,售前和客户交流后就能在上面做出原型,自动生成配置或代码模块,然后自动下单流转到设计、开发、建模、组装、做数据接口和拼装等等,这条线上各个环节可以是我们内部的人做,也可以是外部的人做,比如上面可以有十个来自不同渠道商服务商的人分别做不同的环节。后,按照精细的价值度量,给每个组织分配收益。
一个数字化生产线只是整合配置我们自己内部的资源,还是整合配置全社会的资源?肯定是整合配置的资源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数字化是打通整合产业化生态链,不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那只是一个雏形而已。因为数字化终是拉通生态,拉通产业化上下游。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啊,从ThingJS一直延伸到森友会,延伸到更大的数字空间。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数字化的可怕之处,不相信数字化的威力。有人说大多数企业服务的公司、软件公司都没这么搞啊,这么搞有必要吗?给甲方做做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挣挣钱就好了,乙方自己需要这么大投入搞数字化吗?其实可能几年前出租车公司老板们在一起也是这么聊的,也不觉得要搞,今天怎么样?我们也可以不相信,但终就会被相信了和干了的人把我们干死。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还是认识到了,既然认识到了,就要全力的投入资源搞这个事情,不惜代价的搞。我们几个亿扔掉,如果能搞出来了,这些钱都会回来,还会有十倍百倍的回报,还能为社会创造千倍万倍的价值,如果搞不出来,不管我们现在省了多少钱,挣了多少钱,后都是个死。Vivian本来说今天不来,但不行啊,她必须得来啊,钱在她手里啊!明白了是生死问题,她才舍得花啊!
真的必须强烈意识到,有“品”“质”的数字化对我们至关重要,做到了,我们接下来三年每年翻倍成长一点儿也不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营销线、数字化物联网生态空间、品牌、工业化、高质量,这些关键词今天翻来覆去重复唠叨,未来几年,我会一直讲一直唠叨,你们的耳朵会听出茧子,你们也一样要跟着唠叨,要跟我们每个小伙伴讲,反复讲,讲到我们每个人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我们必须要建立全员的共识,全力建成UINO优锘的数字化生产线,建成森友会的数字空间。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