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tcd?
文章大部分引至:http://jolestar.com/etcd-architecture/
Etcd 按照官方介绍
Etcd is a distributed, consistent key-value store for shared configura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是一个分布式的,一致的 key-value 存储,主要用途是共享配置和服务发现。Etcd 已经在很多分布式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的架构与实现部分主要解答以下问题:
- Etcd是如何实现一致性的?
- Etcd的存储是如何实现的?
- Etcd的watch机制是如何实现的?
- Etcd的key过期机制是如何实现的?
为什么需要 Etcd ?
所有的分布式系统,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这个和团队协作的道理是一样的,成员可以分头干活,但总是需要共享一些必须的信息,比如谁是 leader, 都有哪些成员,依赖任务之间的顺序协调等。所以分布式系统要么自己实现一个可靠的共享存储来同步信息(比如 Elasticsearch ),要么依赖一个可靠的共享存储服务,而 Etcd 就是这样一个服务。
Etcd 提供什么能力?
Etcd 主要提供以下能力,已经熟悉 Etcd 的读者可以略过本段。
- 提供存储以及获取数据的接口,它通过协议保证 Etcd 集群中的多个节点数据的强一致性。用于存储元信息以及共享配置。
- 提供监听机制,客户端可以监听某个key或者某些key的变更(v2和v3的机制不同,参看后面文章)。用于监听和推送变更。
- 提供key的过期以及续约机制,客户端通过定时刷新来实现续约(v2和v3的实现机制也不一样)。用于集群监控以及服务注册发现。
- 提供原子的CAS(Compare-and-Swap)和 CAD(Compare-and-Delete)支持(v2通过接口参数实现,v3通过批量事务实现)。用于分布式锁以及leader选举。
更详细的使用场景不在这里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参看文末infoq的一篇文章。
Etcd 如何实现一致性的?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起raft协议。但这篇文章不是专门分析raft的,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分析,有兴趣的建议看raft协议的一个动画。便于看后面的文章,我这里简单做个总结:
- raft通过对不同的场景(选主,日志复制)设计不同的机制,虽然降低了通用性(相对paxos),但同时也降低了复杂度,便于理解和实现。
- raft内置的选主协议是给自己用的,用于选出主节点,理解raft的选主机制的关键在于理解raft的时钟周期以及超时机制。
- 理解 Etcd 的数据同步的关键在于理解raft的日志同步机制。
Etcd 实现raft的时候,充分利用了go语言CSP并发模型和chan的魔法,想更进行一步了解的可以去看源码,这里只简单分析下它的wal日志。
wal日志是二进制的,解析出来后是以上数据结构LogEntry。其中个字段type,只有两种,一种是0表示Normal,1表示ConfChange(ConfChange表示 Etcd 本身的配置变更同步,比如有新的节点加入等)。第二个字段是term,每个term代表一个主节点的任期,每次主节点变更term就会变化。第三个字段是index,这个序号是严格有序递增的,代表变更序号。第四个字段是二进制的data,将raft request对象的pb结构整个保存下。Etcd 源码下有个tools/etcd-dump-logs,可以将wal日志dump成文本查看,可以协助分析raft协议。
raft协议本身不关心应用数据,也就是data中的部分,一致性都通过同步wal日志来实现,每个节点将从主节点收到的data apply到本地的存储,raft只关心日志的同步状态,如果本地存储实现的有bug,比如没有正确的将data apply到本地,也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Etcd v2 与 v3
Etcd v2 和 v3 本质上是共享同一套 raft 协议代码的两个独立的应用,接口不一样,存储不一样,数据互相隔离。也就是说如果从 Etcd v2 升级到 Etcd v3,原来v2 的数据还是只能用 v2 的接口访问,v3 的接口创建的数据也只能访问通过 v3 的接口访问。所以我们按照 v2 和 v3 分别分析。
Etcd v2 存储,Watch以及过期机制
Etcd v2 是个纯内存的实现,并未实时将数据写入到磁盘,持久化机制很简单,就是将store整合序列化成json写入文件。数据在内存中是一个简单的树结构。比如以下数据存储到 Etcd 中的结构就如图所示。
/nodes/1/name node1
/nodes/1/ip 192.168.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