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块设备

2020-07-09 00:00:00 函数 队列 请求 磁盘 设备

在前文《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块设备》中我们从比较高层面(Hight Level)介绍了块设备的原理和块设备的特性。但是关于Linux操作系统块设备的实现原理可能还一知半解。本文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Linux的块设备,期望能让大家更加深入的理解块设备的实现细节

其实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一个块设备,或者说是块设备驱动。在Linux中我们熟知的RAID、多路径和Ceph的RBD等都是这样一种块设备。其特征就是在操作系统的/dev目录下面会创建一个文件。如图1显示的不同类型的块设备,包含普通的SCSI块设备和LVM逻辑卷块设备,本质上都是块设备,差异在于在不同的业务逻辑和名称。

块设备的实现原理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块设备的实现其实十分简单,但也十分复杂。简单的是我们可以只用2个函数就可以创建一个块设备驱动程序;复杂的地方是块设备的总线和底层设备驱动的关系错综复杂,且块设备驱动种类繁多。 我们先看一下如何创建一个块设备,创建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调用Linux内核的2个函数,分别是alloc_disk和add_disk。alloc_disk用于分配一个gendisk结构体的实例,而后者则是将该结构体实例注册到系统中。经过上述2步的操作,我们就可以在/dev目录下看到一个块设备。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是初始化gendisk结构体的请求队列,这样应用层有请求的时候会调用该队列的例程进行处理关于创建块设备的详细实现代码本文并不打算进行深入介绍,需要了解的同学可以阅读《Linux设备驱动程序》这本书,目前新的是第三版。这本书的第16章详细的介绍了一个基于内存的块设备驱动的实现细节,并且有配套源代码。所谓基于内存的块设备是指这个块设备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而不是真正的诸如磁盘或者光盘的物理设备中。如下是本文从该书中截取的代码片段,核心是上文提到的2个函数。

static void setup_device(struct sbull_dev* dev, int which)
{
    memset(dev, , sizeof(struct sbull_dev));
    dev->size = nsectors * hardsect_size;
    dev->data = vmalloc(dev->size);
    if (dev->data == NULL)
    {
        printk(KERN_NOTICE "vmalloc failed. \n");
        return; 
    }

    spin_lock_init(&dev->lock);

    /*初始化一个队列函数,用于处理IO请求*/
    dev->queue = blk_init_queue(sbull_full_request, &dev->lock);
    dev->queue->queuedata = dev;
    blk_queue_logical_block_size(dev->queue, hardsect_size);

    /*创建gendisk结构体,并初始化*/
    dev->gd = alloc_disk(SBULL_MINORS);
    dev->gd->major = sbull_major;
    dev->gd->first_minor = which*SBULL_MINORS;
    dev->gd->fops = &sbull_ops;
    dev->gd->queue = dev->queue;
    dev->gd->private_data = dev;

    /*拼凑块设备的名称,为sbulla*/
    snprintf( dev->gd->disk_name, 32, "sbull%c", ('a' + which));
    set_capacity( dev->gd, nsectors*(hardsect_size/KERNEL_SECTOR_SIZE) );
    add_disk(dev->gd);  /*将块设备添加到系统内核*/

    return;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