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技术无关,但却值得码农们好好读一读的怪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近在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说它很奇怪,其实是因为觉得书名很有意思。看书名,很容易被误解成是一本教人修摩托车的教程,事实上它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哲学书籍,很多大牛都有推介过这本书。
的物理学家 霍金 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其实不单单是霍金,乔布斯也曾经极力的推崇过这本书。
大家如果留心就会注意到很多程序员大牛也在自己的一些技术著作或者书单中提到过这本书,我当时看到这个书名就很奇怪,修个摩托车跟程序员有啥关系,为啥这么多大牛都这么崇拜呢。哈哈,现在看过之后,才发现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哲学小说。
1.
其实这并不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的书,尤其是在看遍的时候。
虽然这是一本“游记”,讲述的是作者带着儿子的一次摩托车旅行经历,但在游记中穿插了很多作者对自己内心思想的描述,对追求「 良质 」的思考。
「 良质 」是这本书的重点,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不能用言语文字表达的东西,但又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所应追求的境界。
2.
虽然书名叫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但本书并不讲“禅”。况且如果是一位外国人来讲“禅学”,咱们也不信啊。那作者为什么要取这么个书名呢?
“禅”是一个哲学概念,表现的大家对内心朴质的探索。而“摩托车维修”又是一门科学知识。作者其实是想在旅行中探索这种内心的主观追求与现实的客观世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境界。
3.
作者希望大家能看到不一样景,能思考着不一样的问题,能悟到不一样的东西。
例如在讲骑摩托车旅行的感受时描述到: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4.
我并不想仓促行事,因为仓促本身就是 20 世纪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这段话简直道出了真谛。如果我们在做一件自己真正关心、真正喜欢、真正享受的事情,我们的内心不会去追求快,我们反而会希望慢起来,享受这个过程,用心的去做。如果我们在仓促行事,说明我们手里虽然在做,但是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想赶紧把手头的事情赶紧仓促完成。如果是这样,那何不干脆一开始就不做呢。
举一个生活中例子,有的朋友会炫耀自己每个月读了多少多少书,看了多少多少文章,为这些数字所自豪。但是那些书是他们用心去看完的吗,还是仓促的翻完的。看书的终极目的到底是在于享受知识获取的过程,还是在于炫耀读过的数量呢。
5.
「 良质 」到底是什么呢?
内心的宁静、全心投入当下、感受幸福。
「 良质 」是一种境界,需要大家自己去悟。
作者在书中反复思量、反复论证、反复比喻,但终无法用一段文字去定义。不可说,不是不想说,是无法用文字语言去描述,强行去描述,其实也就不是那个东西了。虽然不可说,但又可以用行动去“证”、去“悟”。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到达禅宗讲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在境界里所产生的那种愉悦感,那种感受也许就是「 良质 」,王阳明也称之为「 致良知 」。
6.
书中以维修摩托车为题材,认为大多数人对待手头上做的事情是不关心的、浮躁的,所以很麻木、按部就班的按照说明书在进行,也非常容易遇到卡壳儿的问题,卡住了之后,更是不知道如何进入下一步。但具有「 良质 」的境界却是这样:
一个人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对车子的了解分分秒秒都在改变,因而得到了全新认识,其中蕴含了更多的良质。维修的人不会受限于传统的做法,因为他有足够理性的基础拒绝这些思想。真实不再是静态的,它不是让你决定是要去奋战还是打退堂鼓的思想,它们是会跟着你成长的思想。所以具有良质的真实,它的本质不再是静态的,而具有爆炸性的威力,一旦你了解了这一点,就永远不会被卡住了。它虽然有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可以改变。
如果换做程序员的角度,其实我们写程序跟维修摩托车难道有很大不同吗,如果程序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是真心关心自己在写的东西,一样会枯燥、一样会乏味。如果我们是用心,用一种具有「 良质 」的境界去对待这份事情,结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够看到良质,而且感觉到它的存在,那么他就是一个懂得关心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看到的和手中所做的都细致入微地关心,那么他一定有某些良质的特性。
7.
在所有关乎技艺方面的工作背后,都有一个“道”或类似于“禅”的东西,一通百通。有时,你就得放弃已有的工匠情结,更多地要把自己的理念,思想都糅合在一个物件上,这时技术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
作者虽然讲的是维修摩托车,但这一段似乎更像是程序员的编程。
我们不能沉迷与编程技术的表面,我们应该去看到代码的背后,用心的去对待这件事情,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投入你的热忱到编程这件事上,让自己接近「 良质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哪行哪业做到顶峰的时候都呈现出一副艺术家的气息,不要小瞧编程这件事,码农艺术家多着呢。
8.
作者把看世界的角度分为2个认知,一个是「 古典的认知 」、另一个是「 浪漫的认知 」。
古典的认知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的,而浪漫的认知则是从它的表象来观察。如果你拿一部发动机或是机械图,或是电子仪表给浪漫的人看,他一定不感兴趣,因为他所看到的只是表象,枯燥无味,只是列出一大堆复杂的专有名词、线条和数字,没有让他觉得有趣的事。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拿给一个偏向古典思想的人看,他会仔细地观察,然后就会着迷,因为他看到在这些线条和符号之后是丰富的基本形式。
作者的这个思想,跟一个我之前看过的叫做「 二元论 」思想很类似。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 二元论 」:
「 二元论 」认为世界是存在2个实体的,一个是只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的“物质实体”,另一个是只能思维而不具广延的“精神实体”,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存在和发展,谁也不影响和决定谁。
但是本书的作者明显是反对这种二分法的,他认为这两种认知是可以融合的,并且他认为「 良质 」就是这两种认知的结合体,甚至认为「 良质 」就是「 古典的认知 」与「 浪漫的认知 」的发源地。
9.
阅读这类哲学书籍,其实难度挺大的,我自己理解的很浅显。
如果在读书的时候,是一颗浮躁的心,就更难融入进去,很难理解到书中的思想。但哲学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不自主的使用到哲学的理论。所以这本书值得每年翻开读一遍。
以上,就是对《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的一些思考。
码字不易啊,喜欢的话不妨转发朋友,或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不止思考 」,欢迎关注,一起提高 认知、成长、大数据、架构、Web技术 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