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点儿事儿(三十三)——职业化

2020-06-16 00:00:00 学习 内容 职场 我在 职业化

“职业化”这个词,其实在我们大学毕业后刚进入工作单位的那个阶段会听的比较多,如果没有听过,自己也没有主动学习过,那我可以特别主观的下个结论,这样的职场人士一定是个业绩和能力平平的水货而已。

我在2004年找工作之前,从网上就看到过各种“应面”技巧或者经典故事。“应面”技巧就是包括着装、简历制作,以及回答HR或者面试主管的各种套路问题,在网上有各种指导方案。我在网上看到过各种面试故事,进入面试单位后,往办公室走的路上有个碎纸片,捡起来的人被录取,没有捡的人直接被pass。还有面试后离开会议室的时候要主动带走一次性水杯。诸如此类的各种细节决定成败的案例故事。

其实在我工作几年之后,发现当初所谓的“攻略”,其实都是应该掌握并实践的标准动作。如果在初入职场,就能接受职业化培训,或者有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大能对你劈头盖脸的指导,都可以被称作职场幸运儿。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自认为是幸运的。

2006年夏天,进入了我在上海的第二份工作PR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的股东之一ZH总,他是我职场的启蒙导师。他强迫我写英文邮件,我下车关车门被他斥责太用力,他告诉我业务餐敬酒要附带一句套近乎的话,不要只举杯,或者只说一句“我敬您一杯”。还有一些细节我想不起来了,但是他对我的指导,很多内容都已经内化成了我的习惯,令我受益终身。其实,很多职场人士都缺乏职业化的好习惯。

我2009年底初入H公司后,见到过同事给L总发的邮件,邮件不写问候语“XX总,您好!”以及邮件末的敬语“谢谢”或者“请您审阅”,这就像写信开头没有“您好”,结尾没有“此致,敬礼”。其实这个知识,大概在初中一年级甚至更小的时候,语文课就学习过。还有同事,夏天穿无领的T恤,黑皮鞋白袜子等等。可想而知,这些不拘小节的同事,其他方面就更粗糙了。

对于职场新丁来说,走向真正的职业化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一定要梳理出学习的线条来。我认为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与当前工作相关的内容,另一条线就是与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

与当前工作相关的产品或者行业知识的学习,基本会在工作场合被推着往前走。我初入职场时,属于相对比较进取的,在非工作时间我会去了解整个行业的现状,趋势等等。我在PR公司期间,公司代理了freescale的产品,我主动利用周末时间进入该公司官网,学习了入门知识,并且通过了freescale的初级考试,算是对其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职场新丁,有这样的进取心,我认为是及其必要的。

另一条线,学习与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深远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在这方面,我做的并不好,至今也与目标相差很多,所以,我写出来,对自己和广大职场人士算是共勉。

与自身成长相关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类是基本的职业化知识,例如:如何写邮件,职场着装,Excel等等。这类知识,相对规整,会比较容易梳理出来,全部践行。

第二类就是读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以史为鉴,形成史观。这方面我极其薄弱,因为我从小就不爱看书,连课本都没有看全过,阅读能力很有问题。所以在2015年,H公司新官上任,我就没有能力及时调用历史知识,就连一朝天子一朝和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简单的道理都没整明白。真是读书少就要吃亏,没文化就要挨打。

第三类就是学习现阶段完全“没用”的东西。这些“没用”的东西,往往是对自己长远有重大影响的东西。例如:学会健身房里三五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订阅学习提升认知的收费专栏,学习某种乐器,学习英语或者其他外语,总之就是学那些看着“没啥用”的内容。在这方面我属于后知后觉,我在2017年初,才次进健身房。也是2017年初,被一个朋友多次“忽悠”《得到》里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内容有多好,我才打开了订阅收费专栏的学习之路。2018年才开始看些哲学方面的书,解答了我这个悲观主义者的很多疑问。

还是那句话,如果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不去践行,你就是个水货而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