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使得所有的软件卖成白菜价,但终将普惠世界!

2020-06-01 00:00:00 领域 技术 开源 公司 市场

有的人用创意改变世界

有的人用代码改变世界

有的人用管理改变世界


所有改变世界的人都令人尊敬,世界是你们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总归是开源的,开源的才是大众的。


近参加了LC3开源技术大会,回来感慨良多,写了这篇文章。



中间高个子的是Greg Kroah-Hartman,不知道的自己搜索。


一、一切从技术生命周期说起


任何技术,任何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下图:



都有起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 起步阶段:也即一个技术的初发明,这个时候,也许连初发明产品的科学家都不知道此技术在市场上究竟如何使用,如何产品化。

  • 成长阶段:此项技术被少数先知先觉的,有长远市场洞察力公司转化为产品,逐渐推向市场,被大众认可。此阶段,市场仍旧为蓝海,或因为技术壁垒,或因为市场不够成熟,竞争者较少,利润率较高,是先觉的公司快速增长,猛赚钱的阶段。

  • 成熟阶段:此项技术或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或已经被市场上的公司广泛掌握,技术壁垒已经基本消失。此阶段一般分为两个小的阶段:

    • 阶段,大量的公司涌入,使得蓝海市场变为红海,利润率降低,可能产生价格战,称为群雄逐鹿的阶段;

    • 第二阶段,少数公司经过良好的市场运作或消灭,或合并其他的公司,后形成垄断,继续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 衰退阶段:此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比较少有创新的空间,新技术的产生及代替作用使得利润率降低,哪怕是对垄断性的公司。掌握此项技术的公司已非明星企业,但是不会很快消亡,因为技术尚在使用,并且没有太多的公司进入,因而能够维持平稳的利润。比如虽然载人飞船已经上天了,马车仍在使用,制造马车的作坊也能实现盈利。


技术生命周期十分重要,对于任何一家技术公司来讲,能否把握好技术生命周期,能否在新技术的初期介入,在技术的衰退期成功退出,是公司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成功把握好技术生命周期,不但要靠良好的技术创新,也要靠对市场的良好运作和把握。


然而技术和市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因为技术部门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始终认为公司的产品是技术部门研发出来的,没有技术部门的成果,公司将不会存在。而市场部门则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始终认为公司的产品是市场部门卖出的,公司的钱是市场部门一笔一笔带进公司的,研发部门是花钱的,没有市场部门,研发部门吃什么。


技术和市场的平衡,实在是企业的战略问题,能否掌握好这个平衡需要掌舵者既要有技术洞察力,又要有市场洞察力,是很多牛人都没有做好的事情。


我们会看到,对于尚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业型公司,当初的技术创业者仍然为CEO时,公司往往更加偏向于技术部门,技术部门的福利会比较好。然而当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的群雄逐鹿阶段的时候,往往有的技术创业者难以胜任如此猛烈的市场竞争,或者CEO被换位更关注市场的市场人员,或者整个公司被其他善于市场运作的公司收购,从此刻开始,公司会偏向市场部门,技术部门的福利会逐渐减少,以适应市场运作和价格战。这也是为什么在研发人员看了很多技术非常好的公司反而被收购,然后大幅度降低福利的原因了。


然而开源力量正逐渐改变着技术生命周期的规律,开源之所以崛起,源于人类的分工的越来越细化,从细化到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脱离出一个人的能力,再细化到脱离出一个公司的能力,终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完成。


二、工业化时代,把牛的技术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时间越长越好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大牛们都是跨界的,能包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为一人身上,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没那么重要。


工业化时代,社会协作已经非常普遍,很难像传统社会一样不相互协作,但是协作主要的方式是跨行业和领域,但是同一个垂直领域内的事情,只要技术足够好,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是能够完成内部大规模协作的,所以企业规模会非常非常的大,人数会非常非常的多。


例如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车,从而有了奔驰,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从而有了福特公司,爱迪生创办通用电气等等。


三、信息化时代,牛的干不过兼容的


信息化时代,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复杂,哪怕巨无霸之类的企业也没办法将一个垂直领域的事情在企业内部搞定,否则成本会非常高,产品会非常贵。


这个时候企业会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在技术初期形成技术壁垒,并保持这个技术壁垒,但是技术壁垒能够保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因为有的企业会做第二种选择,就是虽然技术不同,但是提供功能类似的产品,并一开始就保持兼容,这样使得整个行业和类企业进行PK,这样类企业抱在手里的技术不是是否能称为壁垒的问题,而是会被整个行业边缘化的问题,这样类的企业必须不断的创新,保持新的技术壁垒,而旧的行业已经因为兼容性,很快被卖成了白菜价,根本撑不起公司内部的合作。


例如在企业级服务器市场,IBM长期严格保护着自己在POWER微架构上的技术知识产权,开发了一整套从底层硬件、系统平台再到应用软件的垂直整合的封闭式堆栈。本来Power机器卖的非常的贵,IBM赚的盆满钵满的,但是还是迎来了x86开放平台的竞争。


首先,英特尔并不是x86处理器的供应商,除了耳熟能详的AMD之外,还有多家供应商曾经涉足这一市场。x86指令集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指令集,包括英特尔、AMD在内的供应商之间,长期以来通过交叉授权指令集的方式,构成了相对RISC架构更为开放的x86架构。但重要的原因还是体现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上,以英特尔为代表的x86处理器供应商,在一开始就致力于兼容、支持更多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比如说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Linux自不必说,VMware的vSphere也是依靠x86服务器平台而发展起来的。


于是后来康柏,惠普,戴尔,联想,浪潮都把X86服务器卖成了白菜价,利润率大幅降低。


同样在个人电脑领域,在巨头们都没有在意这个市场的时候,苹果公司率先推出了苹果个人电脑,受到了市场的巨大欢迎,然而随着兼容器的大量涌入市场,个人电脑的成本越来越低,到现在买个笔记本电脑也和买个白菜差不多了。


从硬件到软件都做的苹果公司在成本上肯定要高于纯粹的兼容机生产商,虽然苹果粉们无无限热爱MAC个人电脑,但是仅仅靠个人电脑部分无法撑起整个苹果帝国,所以苹果必须快速打造下一个创新点,也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移动设备领域的苹果手机。


然而后来有了移动领域的开源操作系统安卓,于是移动设备领域又出现了个人电脑领域同样的一幕,所有其他的厂商借着开源操作系统杀了进来,价格越来越低,已经几乎人手一部的节奏。苹果公司借着先发优势,良好的用户体验,仍然活的非常爽,但不能不说同样危急四伏。可以想象在开源的领域,有一部分人会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价格,有一部分人会进一步增强手机的性能,还有一部分人不断的增强用户体验(例如罗永浩),苹果需要赶快开启下一个新的创新点,开启新的技术生命周期,而不能仅仅限于屏幕变大些,系统变快些的小改动。


三、互联网时代,开源对技术生命周期进行彻底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分工已经如此的细,细到一个专家只能专注于某个非常非常细分的领域,就像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成就为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大家不用理解这是什么,但从名称已经可以看出比《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细分了N多倍。


从事计算机软件的人可能更加的清楚,从计算机语言几十种,到从事的领域(通信,ERP,搜索,视频等等上百种),不同的框架(上千种)等等千差外别,不一而足,分的不能再细了。


好在有互联网,可以将如此多细分的领域通过网络的链接起来,进行自由协作,在这个时代,我们发现技术生命周期不管用了。


企业和组织很难抱着一个封闭的技术,通过法律的保护,过几年高利润的生活,因为任何的创新都会飞快的在组织外进行复制,不是偷你的知识产权,不是偷你的代码,你不用把门禁系统搞的这么严,没用的,只要你的产品出来了,这个形态市场喜欢,开源软件的大牛们就能够根据这个思想,通过互联网的相互协作,组织起比你的公司更多的力量,重新快速的写一套代码,可能很快更加稳定,应用范围更广,会有大批的企业用这个开源软件开发出新的产品,很快就能把这个产品干成白菜价,知识产权保护不了你多久,就能够普惠大众。


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那种技术的普及,都离不开三种牛人的馈赠:


类大牛:产品和技术的创意者。


世上本没有某种东西,是这些大牛有独特的产品的思维,或者技术的能力,创造出了某种东西。例如苹果的智能机操作系统IOS,Google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搜索引擎,Oracle数据库,Vmware虚拟化软件等。


这些产品和技术改变了世界,带来了便利,自然应该取得商业上的回报,赚的盆满钵满。在这个阶段,虽然站在岸边看着的公司和技术人员看着别人数钱数到手抽筋,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没有办法,大家都在等待第二类大牛的出现。


第二类大牛:开源软件的实现者。


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有情怀的人的,尤其是程序员里面,有情怀的人喜欢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开源。这个世界上很多软件都是有闭源就有开源,源就是源代码。就是说某个软件做的好,所有人都爱用,这个软件的代码呢,我封闭起来只有我公司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如果其他人想用这个软件,就要付我钱,这就叫闭源。但是世界上总有一些大牛看不惯钱都让一家赚了去。大牛们觉得,这个技术你会我也会,你能开发出来,我也能,我开发出来就是不收钱,把代码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全世界谁用都可以,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好处,这个叫做开源。


在上个阶段大部分平庸的公司和技术人员眼巴巴的看着创意者赚钱的时候,大牛们早就开始动手了,这些大牛书写开源软件的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初期的代码往往直接和略带混乱,于是有了Android,Hadoop,Lucene,Mysql,OpenStack等。


如果不是有开源技术的大牛,如我们普通的技术人员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然而一旦开源技术出现,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厂商带领着大量的普通技术人员涌入,基于开源软件迅速封装自己的产品,并以低价杀入市场,打破原来创意者躺着赚钱的美梦。在开源软件领域,从大批公司疯了一样的做搜索引擎,底层大部分使用lucene,后来又有大批公司做大数据,底层大部分用hadoop,后来的OpenStack热,Docker热,都是开源大牛带给世界的红利。


不要以为将开源软件封装为产品很简单,在大家的技术栈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杀出一条血路,也是非常牛的。


第三类大牛:开源产品的经营者。


当技术都差不多的时候,能活下来的公司的经营者,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比前两种牛人一点都不低,简直是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如何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有差异的产品,产品需要上市速度快并且用户体验好,要能认准一个此类技术试用的行业迅速杀进去占领市场,要能留得住开源领域内的大牛,要能够控制好公司的成本,要能够在这轮钱烧完之前做出成绩融到下一轮。终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牛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相应的技术才能够以白菜价被大众使用,普通人和公司才能买的起。



四、未来,开源会使企业的主动选择


以后互联网软件的方式,是企业会主动选择开源,只有尽早开源,拥抱开源,才能更多的主导开源的江湖,而不被边缘化,反而只有更早的开源,才能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


在云计算领域很多人都知道CloudStack和OpenStack的故事,两个功能几乎类似的云计算软件,CloudStack甚至都比OpenStack成熟N多倍,但是因为CloudStack开源的时间晚了一点点,并且被少数的公司主导,而使得OpenStack迅速发展壮大,所有如雷贯耳的公司都加入到OpenStack社区里面来,OpenStack已经成为开源云计算的事实标准,Vmware也开始对其进行兼容,大批企业的涌入很快将云计算基础设施干成了白菜价。


再后来,如Docker,DC/OS, kubernetes,tensorflow等,都是尽早开源的,都是在创立这个技术的公司还没有用这个技术赚到钱就开源了,以后的差别可能不再是软件代码本身,而是数据和服务。


开源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力量的崛起,GitHub的伟大不仅仅是代码的管理工具,而是聚合程序员的力量,程序员是改变世界的人群,在人工智能时代,他们的代码会控制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后上几张LC3的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