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DB全线标配“傲腾”,英特尔有何神奇魔力?

2020-05-27 00:00:00 数据库 阿里 性能 英特尔 固态

众所周知,因昂贵、扩展性差、技术复杂、迭代慢,传统商业数据库“饱受诟病”,企业在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时,经常会面临授权费用贵、硬件成本高、架构与运维复杂、迁移难度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阿里云自研的全新一代云数据库POLARDB“破茧而出”,它既融合了商业数据库稳定可靠、高性能、可扩展的特性,又具有开源数据库简洁、开放的优势,更关键的是其成本只有传统商业数据库的1/6。





因此,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系统魔力象限中,阿里云入选了“远见者”现象,这是国产数据库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意义可谓十分重大,这表明了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特别是数据库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拥有了的技术实力和能力。


那么,在这背后,阿里云POLARDB究竟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它又是如何实现如此强大性能的呢?


定义“云原生”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RDBMS)在全球企业中应用广泛,但基于云的RDBMS过去在落地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不管是内部托管,还是云托管,它们可能均难以保护、管理和扩展,而且可能达不到企业所需的性能和服务质量(QoS)。





基于此,阿里云在2018年正式商业化了“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它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具有高伸缩弹性,具备快速弹性能力、超大规格、超高可靠性以及两倍于AWS Aurora的性能,目前已成为阿里云上增长快的数据库产品。


可以看到,由于采用了新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融合设计,POLARDB在多个技术指标上做到。


例如,在整体性能方面,POLARDB的写性能可以达到了25万TPS,同时单节点实例新能高达到100万QPS,多支持多达16个节点,其聚合读性能超过1000万QPS;在读写分离方面,POLARDB提供了会话一致性的读写分离支持;在查询速度方面,POLARDB新增了查询加速MPP技术,通过该功能POLARDB可以把查询性能提升8-20倍。


此外,POLARDB提供的弹性能力,让用户今天在存储容量上不再用指定规格,通过按量付费的方式,用户的灵活性得以大大提升;同时,POLARDB把SQL能力和云能力加以融合创新,真正实现了“SQL in Cloud”,且POLARDB采用自主研发的共享存储数据库技术,让十几个数据库节点共享一个存储能力,由此实现了成本的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阿里云PolarDB近期还发布重大更新,通过“一键迁移”传统数据库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将线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数据库轻松上云,快数小时内迁移完成。目前,已有约40万个数据库迁移到阿里云上,涵盖金融、电信、制造、物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由此可见,通过阿里云POLARDB的“赋能”,企业今后可以不再需要管理内部数据库,也不需要购买和维护内部部署的数据库所需的硬件,这让企业成本实现了大幅度降低,不仅增加了竞争力,也让用户专注业务本身的发展成为可能,更大大强化了客户向云端转型的信心。


POLARDB全线标配“傲腾”


实际上,阿里云POLARDB的每一个进步背后都凝聚了技术团队的努力,以及对各种新技术的引入。据了解,阿里云POLARDB是目前全球一家在生产环节大规模使用傲腾(Optane)技术的云服务商,尽管使用Optane会给数据库的成本带来一定的提升,但为了用户能有更好的产品体验,阿里云POLARDB更是全线“标配了“傲腾”。


我们知道,傲腾是英特尔推出的一种全新存储介质,基于3D XPoint技术实现。它能提供近似内存的访问速度,对于提升IO性能和提高稳定性以及改善用户体验都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特尔工程师的支持下,阿里云POLARDB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傲腾,并且收获了非常不错的回报。


首先,阿里云POLARDB通过软件定义存储扩展了系统的创新性,同时使用快速、低延迟的英特尔傲腾DC固态盘和低成本、高容量的英特尔3DNAND固态盘,由此让性能高可达到标准MySQL5.6和5.7在基于NAND的PCIe和NVMe固态盘上运行时的吞吐量的六倍之多。


更关键的是,POLARDB还实现了高达100万IOPS,而且只有毫秒级的延迟,1POLARDB还可以在10分钟内按需纵向或横向伸缩。每个数据库实例可以达到100TB容量。相比之下,同类解决方案只能达到64TB。


其次,POLARDB在软件层将高速、高容量的英特尔傲腾DC固态盘和高吞吐量的英特尔3DNAND固态盘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个混合型存储层,可以始终实现低延迟、高吞吐量、高QoS,而且与存储层只使用英特尔3DNAND固态盘相比,整体性价比高出很多。





包括英特尔傲腾DC固态盘提升了30%的QPS,改善了POLARDB客户体验;降低76%的POLARDB第95百分位延迟,还可以分配100TB容量给每个POLARDB数据库实例。


后,POLARDB分布式存储架构还使用三个副本或节点,而不是本地存储空间。其中,一个副本用于读写实例,另外两个用于只读实例。需要新增只读实例时,不需要复制任何数据。


所以,不管新数据量有多大,POLARDB都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相比于传统数据库,如果数据量超过3TB,添加新实例需要长达70小时的时间。此外,主实例和只读实例共用相同的存储资源,既提高了只读复制性能,又不需要额外增加新增存储的成本,用户只需要支付只读实例使用的CPU和内存成本即可。


具体来看,每个POLARDB存储节点都使用一个英特尔傲腾DC固态盘P4800X系列硬盘来快速创建日志记录和索引,同时可以使用若干英特尔DC固态盘P4500系列硬盘来存储数据。SPDK(存储性能开发套件)可将数据写入每个英特尔DNAND固态盘的NVMe接口,而不必访问同步的内存,由此大大降低了延迟。


不难看出,通过大规模应用英特尔傲腾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也终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联手实现技术红利的释放


毫无疑问,今天的用户更加重视从业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云平台,期望在敏捷开发、快速响应、新技术支撑等细节上能形成自身的差异化或竞争力,特别是能快速支撑原生应用的开发,但过去受制于数据库产品本身特性的限制,支撑诸如物联网、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等高吞吐场景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不容易落地。





如今,阿里云POLARDB用“云原生”数据库破解了这一难题,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库,阿里云POLARDB的“云原生”数据库实现了高性能、高容量兼具低成本特性,为互联网海量数据以及超高并发场景而生,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也需要通过更多客户的采用,让它的价值真正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POLARDB也宣布联手英特尔一起举办数据库性能大赛,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高达50万元的奖金,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数据库研发人员的交流,希望以此平台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一起为中国的云数据库的事业“添砖加瓦”。


从这个角度而言,阿里云和英特尔的强强联手,不仅让数据库真正做到了从技术创新出发,在实践中落地,同时也实现了技术红利的释放以及数据库市场互联网式的“普惠”,其价值可谓:“不止于眼下,更在于未来。”


全文总结,今天阿里云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能力,证明了中国的数据库厂商可以和世界数据库厂商“同台竞技”。而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也将会让越来越多新应用场景和需求出现,而阿里云和英特尔在云数据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也会汲取更多的养分和强化更大的能力,用技术的创新不断为中国企业创造新的生产力价值。

相关文章